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关注黔西|“三张清单”擦亮基层监督“探头”——黔西市乡村振兴监督站让基层阳光政务“零盲区”
日期:2025-06-30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顾大姐,最近生意咋样,卤菜好卖不?要是哪有需要随时给我们说。”近日,在毕节黔西市雨朵镇扯泥社区的巷道里,晨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上,社区干部回访时熟稔地走进顾云(化名)家,亲切询问着她家的情况。
“还不错,感谢你们的关心。”顾云放下手中的卤菜,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微笑背后,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较量”曾在此悄然上演。
“顾大姐,您看,现在卤菜生意红火,又有了新的依靠,低保应该留给更需要的乡亲啊!你放心,真要是困难,政府不会不管的。”这是扯泥社区干部张燕劝说顾云时的情景。这场持续多日的谈心,见证着基层监督如何让政策落实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今年5月,顾云家的低保待遇取消风波成为社区焦点。时针拨回到过往,此前,丈夫因病离世后,独自抚养三个孩子、背了外债的顾云,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肩头,社区为她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有了保障,一家人生活勉强过得去。
然而,今年1月,扯泥社区乡村振兴监督站站长许兰兰在走访中接到群众反映,顾云不仅找到了另一半,还在街上摆摊卖起了卤菜。生活安定了下来,也有了稳定收入,还领着低保,不仅不合规,其他群众意见也很大。
经过多方核实,顾云虽未领证,但与另一半已经一起生活了很久,且卤菜摊的生意确实不错,家庭收入已逐渐好起来。
许兰兰随即将问题向社区反馈,督促社区干部及时按程序核查妥善处置。
然而工作一开始就遇阻。“我没领证不算再婚!孩子读书还要花钱!”面对社区干部,顾云红着眼圈反复辩解,情绪激动。
许兰兰得知情况后,主动与社区干部带着政策文件上门,逐条逐句为顾云解释:“您看这个低保审核办法,现在您有稳定收入,收入已超过本地低保标准,继续享受确实不合规。有能力我们自己赚钱,心里也踏实是不?”
最终,顾云不好意思地点了头:“许站长,我明白了,不能占国家便宜。”许兰兰欣慰地说:“有困难随时找我们,政策帮扶不会断!”最终,顾云家在今年五月下旬取消了低保。
乡村振兴监督站工作人员入村走访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这场风波正是黔西市乡村振兴监督站高效履职的缩影。为织密基层监督网,黔西市纪委监委整合多方力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在全市建立“乡村振兴监督站”63个,制定了“小微权力清单”“乡村振兴领域监督清单”“村级合作社运营管理清单”等“三张清单”,乡村振兴监督站围绕这三张清单,以及乡级纪委定期派发的任务清单,采取参加村支“两委会”、村务公开监督、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接收群众来访等方式,开展监督工作。
在黔西市五里乡双塘村,乡纪委组织监督站人员开展跨村交叉监督,凭着“三张清单”揪出公墓管理中的“猫腻”,通过翻阅村公墓管理费收缴台账,逐笔了解资金流向,发现村党支部副书记罗某连续多月未将收取的资金存入财政账户,并用于个人支出。最终,罗某受到严肃处理,并全额退回挪用的公墓管理费。
“监督站就是设在基层的‘探头’!发现问题特别是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就直接向我们反映。”五里乡纪委书记陈建表示,根据各阶段监督重点和各村情况,他还实时带领监督站人员开展跨村交叉监督,彻底打破熟人社会监督难题。
乡村振兴监督站工作人员走访群众了解情况
“以前村里的糊涂账、人情网,现在全晒在阳光下!”陈建说,通过发挥乡村振兴监督站的作用,项目资金得到了严格监管,政策得到更好落实,村务公开更加透明,群众利益得到更好保障。
黔西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宋小伟介绍,2024年至今年5月底,全市乡村振兴监督站共发现问题735个,督促整改问题719个,转问题线索12件,立案11件,党纪政务处分9人。
“乡村振兴监督站是设在村里的‘全天候’监督‘探头’,不仅能有效督促‘两委’班子在阳光下用权,更为服务老百姓带来了新思路。”宋小伟介绍,下一步,黔西将充分融合各类监督方式和力量,将“监督站”监督与“市乡村”三级网格化联动监督、“纪巡审”联动监督、智慧监督等贯通起来,有效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
记者手记:
黔西市以“三张清单”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恰似给监督装上了“导航系统”,让基层监督站成为敏锐捕捉问题的“前沿哨所”。
顾云低保事件里,监督站既像公正严明的“执法者”,严守政策红线;又如耐心细致的“调解人”,用温情化解抵触情绪。这一过程,让制度执行化作有温度的社会治理,展现出基层监督刚柔并济的智慧。而五里乡双塘村公墓资金挪用问题的曝光,印证了“三张清单”如同精准的“扫描仪”,让违规操作无所遁形,乡纪委书记带队进行交叉监督,更是穿透了基层熟人社会的人情网。
从“糊涂账”到“明白数”,从“人情网”到“阳光权”,“三张清单”重塑的不仅是监督流程,更是基层治理的信任根基。当700余个问题被发现整改,当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我们看到的是基层治理体系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