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记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唐伟
日期:2025-09-17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9月11日,全省纪检监察系统表彰大会在贵阳召开,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这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是全省纪检监察战线中的优秀代表,也是纪检监察干部学习的榜样。
省纪委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清廉贵州”客户端推出“榜样”栏目,宣传表彰对象的先进事迹,激励全省纪检监察干部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高质量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提供坚强保障。
做一名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
——记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唐伟
有人说,他是年轻的“老纪检”,“85后”的他性格沉着稳重,面对急难任务总能迎难而上,敢向问题叫板、敢啃硬骨头;
有人说,他是热心的老大哥、好老师,工作中遇到什么“疑难杂症”,他总会手把手讲思路、教方法、传经验,真诚地给予指导帮助……
他就是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唐伟。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0余年,唐伟始终忠于职守、担当尽责、知重负重,牵头开展了多项专项监督、重要问题核查工作,为纯洁党风政风、净化当地政治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因工作突出,今年,唐伟获评“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
好学不倦,锻造能监督善监督的真本领
2013年7月,唐伟被调入兴义市纪委监察局工作。
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他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开展监督检查时,尽管做足了准备,但开展工作时,他还是“两眼一抹黑”。
“我必须尽快适应新岗位。”唐伟暗下决定。
学习没有捷径,唐伟从最笨的方法开始——摘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纪法条文和相关业务书籍。每天下班回到家,他便摊开纸笔,一边领会,一边抄写。抄的遍数多了,他渐渐记住了大部分内容,甚至从中找到不少疑惑的地方:“通过向领导和同事请教,我的疑惑一个一个解开,对工作渐渐有了信心。”
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唐伟开始收集全国各地的经典案例,建立详细的业务学习资料库。不仅如此,他还成了部室的“显眼包”,每次遇到各类研讨交流,他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并把学习到的好经验好做法记录下来。
正是这股好学的劲儿,让他很快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业务尖兵,并先后担任兴义市猪场坪乡纪委书记、万峰林街道纪工委书记。2019年1月,到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工作后,他被提拔为州纪委监委派驻第九纪检监察组办公室主任,两年后转任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
党风政风监督工作面广量大、千头万绪。为扎实推进监督执纪工作,唐伟又把刚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那套“笨办法”拿出来,更深层次地熟悉中央精神、熟记法纪法规、熟识条文内涵,与时俱进提升履职本领。
在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中,唐伟与同事们坚持一专项一总结、一专项一研究,及时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剖析复盘,深入研究政策、背景,找准廉洁风险点、问题表现形式和方法步骤,针对性形成核查要点和监督工作指引,为全州8个县(市)纪委监委开展精准监督提供参考和借鉴。
今年上半年,在党风政风监督室领导、同事和唐伟的共同努力下,全州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线索1628件、立案1074件。
“作为监督别人的人,一定要多学、多想、多问,练就过硬本领。”唐伟认为,只有坐冷板凳、下苦功夫,打破“隔行如隔山”的壁垒,才能更好地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各种挑战。
勇挑重担,做直面困难挑战的“破题者”
2020年6月,按照有关工作安排,全省各市(州)开展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
领导很快将这项工作交到了唐伟手上。
当时,唐伟所在的党风政风监督室正面临“人手缺、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他不但要紧盯疫情防控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和重点任务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还承担州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在工作如此忙碌的情况下,面对这块“无经验可循、无模板可依”的硬骨头,该如何破局?
唐伟和同事们以找准全州存在的共性问题表现为切入点,系统收集审查调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督查督办等各个渠道的问题台账和工作报告,从数千条问题线索和数百份工作报告中,着力发现各种表象问题。
为精准绘制党内政治生态“全景图”,他们注重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进行全方位分析研判,举一反三做好“后半篇文章”,从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等方面研究破解之道,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针对州直某单位“一把手”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频发等问题,唐伟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同志对被查处人员所在系统的政治生态状况进行“会诊开方”、综合研判,查找出围标串标、操纵评标等14个廉洁风险环节。在撰写分析研判报告时,他和同事不断切磋琢磨、反复编辑校对,确保经得起检验。
通过集中“会诊”、综合研判、依病开方、分类诊治,被查处人员所在系统的政治生态由污浊向清明转变,干部群众认同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唐伟和同事还通过高质量统筹,对691个党委(党组)开展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精准画像,推动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为全州各级党委(党组)推进党的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
唐伟也因工作踏实出色,连续5年考核被评为“优秀”,并被记“三等功”。
敬业为民,靶向纠治群众揪心事烦心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管理混乱、白条入账、侵占私分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唐伟和同事们着手起草监督工作指引。
具体工作中,他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案例,深入分析农村集体“三资”的政策背景、整治重点、问题表现、操作指引等,为探索开展“研究型监督”奠定基础。
为验证工作指引能否在监督工作中精准发现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他们结合审计反馈的12条重点问题,与册亨县纪委监委同志一同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核查,最终立案查处了18人。
查实问题后,他和同事对有关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完善工作指引,转各县(市)纪委监委作为监督参考,推动系统行业深入治理。
经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有序开展,全州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立案305人,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328起,党纪政务处分305人,一批群众身边“蝇贪蚁腐”受到严肃惩处,一批问题项目得到整改整治,一批制度机制得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2024年8月,唐伟带队到一家州直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就在大家对近年来的相关材料进行逐件检查却未发现异常时,唐伟从一份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发现了蹊跷:某垃圾压缩站实施了罐车偷排污水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却被免予行政处罚。
这是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的懒政,还是对污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渎职?唐伟带着疑问,第一时间提取相关印证材料,形成问题线索,并按程序转有关县(市)纪委监委处置。最终,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整日被繁忙的工作裹挟,唐伟常常顾不上自己,更无暇多陪伴家人。明明单位离家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家人却总是见不到他。说起这些,他心中满是遗憾,却从未后悔,他说:“人这一辈子,总有些担子得扛起来。我多拼一点,也许群众的幸福感就会强一点,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的忠诚卫士令我更踏实。”(黔清风、胡光耀)
上一篇: 绝不向困难低头的反腐“排头兵”——记遵义市红花岗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姚远
下一篇: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