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聚焦黔西 >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2篇):镇宁县•黔西市

日期:2024-05-07

来源:贵州改革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图片

镇宁县探索建立返乡人员工作服务站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镇宁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保障返乡人员切身利益,依托“返乡人员登记”小程序,创新建立返乡人员工作服务站,推广“做好服务准备、引导自主登记、上门跟踪复核、走访排查补充、分类化解管控、完善闭环管理、优化服务措施”的“七步工作法”,为返乡人员提供精准关怀和矛盾化解服务,切实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一是强化数据运用。梳理研判服务站“返乡人员登记”小程序登记信息,及时掌握返乡人员服务需求和各类矛盾纠纷苗头线索。把返乡人员矛盾纠纷排查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门走访内容,组织村支两委干部、下沉帮扶干部结合自主登记情况全覆盖复核和排查补充收集返乡人员矛盾纠纷信息。畅通摸排信息共享互通渠道,将小程序登记及上门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推送至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和县社会治安重点工作专班研判预警,从前端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截至目前,各服务站共排查发现矛盾纠纷线索139条,推送矛盾纠纷346件,县社会治安重点工作专班预警798次。

二是发挥服务作用。严格落实属地调处责任,组织村支两委干部、村贤寨老等群防群治力量,发挥贴近群众、熟悉情况的优势,及时把家庭、邻里等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明确由县社会治安重点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与属地加强沟通协作,对发现的山林、土地、涉法等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调处化解。建立服务需求快速反馈及办理机制,将由小程序收集到的返乡人员户籍办理、法律咨询、业务代办等合理诉求立即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要求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或提供全程代办服务。截至目前,各服务站共组织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99件,办理(代办)业务268人次。

三是宣传推广使用。在全县204个村(社区)活动室、7个高速闸道口、5个警务站设置返乡人员工作服务站,对办理业务的群众逐一讲解指导“返乡人员登记”小程序使用方法和登记步骤,发动其告知家庭成员自主登记和到村报备。通过“两微一端”、融媒体新闻等渠道和张贴海报、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致返乡人员的一封信》,结合新老媒体效能推广返乡登记工作。集约政法干部资源,将返乡登记宣传纳入政法信访系统“大走访”和“万警进万家”活动内容,组织政法干警、联户长、村级平安专干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服务。截至目前,全县216个返乡人员工作服务站共宣传讲解1.5万余次,受众3万余人次,组织人员500余名走访宣传2万余人。

(镇宁县委改革办供稿)      


图片



黔西市创建智慧平台提升基层监督质效


近年来,黔西市以深化拓展纪委书记便民服务为抓手,创新建立“护航乡村振兴智慧监督平台”,通过多方参与建、建立机制管、分类护航用等举措,推进线上线下监督贯通融合,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提升基层监督实效,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目前,平台录入基础数据140.9万余条。

一是多方参与建。按照“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要求,成立以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市纪委市监委的工作组。由市纪委市监委牵头,人社、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配合,引入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平台开发,将工商注册信息、死亡人口等数据及时录入平台,实现基本信息部门共享。目前,累计录入惠民资金发放数据1827万余条、惠民项目328个、惠民政策110份。

二是建立机制管。建立“专人负责管理、专班负责维护、专项考评督导”机制,有关单位按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和更新、对收到的投诉举报进行统一管理及转办、投诉举报办结后及时在平台录入上报。建立由市纪委市监委牵头,各级各部门分级负责维护的工作专班,对平台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维护。同时,加强专项督查指导,对工作推动不配合不支持、设置障碍、推诿扯皮等问题,严肃追责问责,有力高效护航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有平台管理员120余人。

三是分类护航用。充分发挥平台“查询举报、预警分析、分类处置”的作用,在平台服务前端开通“便民服务直通车”微信小程序,群众可以随时登录进行实时查询,发现问题进行举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落实闭环处置流程,精准高效提升监督质效。按照“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模式,对群众反映的线索,由市纪委市监委反馈给相关部门,办理完毕后在平台内反馈办理情况,让群众参与评价,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目前,已向有关部门分转预警数据1.5万余条,督促核实分转预警数据0.6万条。

                          (黔西市委改革办供稿)